车子渐渐远离赵家老宅,麟儿突然出声道:
“妈妈,赵家的姥姥很好,可是我还是喜欢咱们家,喜欢姥姥做的红薯粥。”
“妈妈也喜欢咱们家。”沈静文握着他的手,“不管去哪,咱们的家,永远在有姥姥、姥爷、奶奶、爸爸、朵朵和墩墩的地方。”
回到家时,沈母已经把红薯粥炖好了,满屋子都是粥香。
朵朵和墩墩跑过来,围着麟儿问:“哥哥,赵家好玩吗?姑姥姥给你糖了吗?”
麟儿从书包里拿出银锁,递给朵朵:“姑姥姥给我的,我们一起戴。”
沈母盛了碗红薯粥递给沈静文:“快喝,还热乎着呢。赵家那边,没为难你吧?”
“没有,姑妈很疼我,就是精神不大好。”沈静文喝了口粥,甜丝丝的暖意从喉咙滑到心里,“还是娘您做的粥最好喝。”
“唉,天冷了,老人家就不好过,你有空多去看看她。”沈母劝着。
“好!”沈静文笑道。
这几年她已经渐渐从赵家纺织厂退下来了。
赵谦几个了解到自己的心思,纷纷表示尊重。
沈静文是觉得放下担子一身轻。
但五叔好像不这么想......
霍宁川见沈静文若有所思的样子,边喝粥,边笑着说:
“下周静秋去纺织厂对接络筒机的设计,咱们的设计公司又多了个业务。对了,培训中心下周也要迎来第一批毕业学员,咱们得去看看。”
沈静文点头,看着桌上的一家人。
沈母和霍母在聊下午要去集市买布,给孩子们做新衣服。
麟儿在给朵朵和墩墩讲赵家老宅的老槐树。
霍宁川在看检测仪的订单报表。
粥香袅袅,笑声阵阵,这就是她想要的家。
培训中心毕业典礼的前一天,沈静文的办公室成了“手工坊”。
沈母戴着老花镜,正给小蘑菇徽章缝流苏,线轴在指尖转得飞快:“这红绳得缝密点,学员们戴着干活,别没几天就掉了。”
霍母坐在旁边,把徽章一个个放进绒布盒里,嘴里念叨着:“每个盒子里都放颗糖,沾沾喜气,祝他们以后日子甜甜蜜蜜。”
朵朵趴在桌上,手里拿着彩笔给徽章补色,麟儿则在旁边帮忙数徽章数量:
“姥姥,还差五个就够三十个了!朵朵,你给这个徽章的蘑菇柄涂成绿色,跟妈妈设备上的一样!”
沈静文看着眼前的热闹场景,刚要拿起一个徽章看看,沈静秋就抱着设计图跑进来,脸上带着急慌:“
姐!纺织厂的络筒机设计遇到点问题。赵家大侄子说他们的车间空间小,新设计的络筒机太宽,放不下,要是改尺寸,之前算好的布料损耗率又会增加,这怎么办?”
沈静文接过设计图,指尖划过机器尺寸标注,心里琢磨起来。
络筒机是纺织厂的核心设备,改尺寸不仅影响效率,还可能增加成本,可车间空间是硬伤。
她刚要开口,老周从外面走进来,手里拿着个检测仪的零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