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源村的果园在完成了全面的嫁接工作后,迎来了一个意义非凡的节点。
当谢长河将沉甸甸的工钱一一发到娘子军们手中时,娘子军们心里那份踏实与喜悦,比春风还要醉人。
不知是谁先提了一句“四月十八”,立刻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。
“对对对!十八号可是个大日子!”
“既是云槐县的大集,又是‘碧霞元君节’!”
“忙了这么些时日,正该去松快松快,也沾沾娘娘的福气!”
这娘子军谈论的“碧霞元君节”,乃是大宁朝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春季女神庙会,承载着民间最朴素真挚的祈愿。
无论是祈求子嗣绵延、祛病消灾,还是为全家祈福安康,亦或是趁着这万物复苏的时节,参与那热闹的市集交易、享受踏青游春的乐趣,人们都愿意在这一天走出家门,汇聚到元君座下,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在大宁朝几乎寺庙里都会供着碧霞元君神像,足以说明这个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仅次于过年了。
听着娘子军们叽叽喳喳的讨论这个节日,李月兰才恍然大悟,他们一家子魂穿之后没有过过这个节日,自然不会主动想起,现在想起来了,‘碧霞元君节’确实是顶顶重要的节日。
每年的农忙过后,四月十八当天,大家都会出门参加“一香二袍三娃娃,百戏千商万人爬”的大型祈福活动。
说得简单点,就是去拜一位叫“碧霞元君”的女神仙,求她保佑家里平安健康、多子多福。
这头一桩,叫 “烧头香”。民众们都会赶个大早,去有元君娘娘像的庙里点香,求元君娘娘保佑家里消灾免难,老人孩子平平安安,长命百岁。
第二桩,叫 “换袍献袍” ,庙里会敲锣打鼓,把善男信女们一起出钱做的霞帔、云肩,还有漂亮的鞋子和头冠热热闹闹地抬进大殿,在念经声和鼓乐声里,给神像换上。这就是给娘娘尽孝心,主要是为了还愿,比如之前求儿子果然生了儿子,或者求雨真的下了雨,就要表达感谢娘娘的恩德。
第三桩,是所有妇人最挂心的“拴娃娃” ,想早点抱上大胖小子的媳妇们,都会去娘娘的供桌上,仔细挑一个带着“小鸡儿”的泥娃娃,用红绳在娃娃脖子上系好,然后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往家走,一路上不能回头,也不能跟人说话,得一口气走回家,把这娃娃藏在床头。要是真在年内怀上了,那来年可要带上足足九十九个新的泥娃娃回庙里还愿,这叫 “还百子” ,是谢元君娘娘赐予之恩。
除了拜神,这节日也跟个大集市、大庙会似的,热闹极了!
有各种杂耍表演,踩高跷的、划旱船的、摔跤的、练把式的,还有演皮影戏、木偶戏的,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!
还有“千商”大集,他们什么都卖,上山用的拐杖、求子用的泥娃娃和红绳、叠成元宝形状的纸扇子,还有这个时节最新鲜的茶叶、红樱桃和青精饭。
香客们从庙里下来,几乎都会顺手买点小玩意儿或者吃食,算是“带福还家”,所以这一天商人们做买卖最是合适不过。
最重要的是,这时候万物复苏,也正是春游的好时候,文人墨客之间最流行“万人爬”春游活动 ,尤其是云槐县,读书人多,讲究也多。
四大学院每年都会组织起来,举着旗子、打着伞、敲着锣,排着队一边喊“南无碧霞元君”,一边去山清水秀的地方游玩,前后能热闹上七天!
谁家要是不方便去庙里,在家也能拜。
就在自家灶台上,摆上 五色糕、樱桃和新茶 ,恭恭敬敬点上三炷香,心里默默把愿望念叨一遍,等香烧完了,这些供品就分给全家人一起吃下肚,这叫 “吃娘娘饭” 。
吃了娘娘饭,元君娘娘也会保佑一家子平平安安,子孙满堂。
如今,靠自己双手挣到了工钱的娘子军们,听到“碧霞元君节”五个字,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去那香火鼎盛之处,在袅袅青烟与声声梵唱中,为家人、为未来,也为自己,虔诚地奉上一炷香,祈求元君娘娘继续庇佑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。
旁边,万宝娘掂量着手里沉甸甸的钱袋子,脸上笑开了花。
“月兰,十八号云槐县大集,又是碧霞元君节,咱们一起去吧!”万宝娘兴奋地提议,立刻引来周围妇人们的一片附和。
“对对对!去年这时候咱们还在谢家村饿肚子,今年就能过上好日子,除了要感谢你家广福出谋划策之外,咱们也得好好去谢谢元君娘娘给的福气!”
“听说今年还有从府城来的杂耍班子呢!”
“我得去给栓柱拴个娃娃,盼个孙子……”
“我要去给元君娘娘献点香火钱,谢她保佑咱村平安度过荒年……”
娘子军们七嘴八舌的相约着。
人声喧闹中,王双双却悄悄红了脸颊,她趁着众人还在热烈讨论要几点出发,看什么热闹把式时,轻轻拉了拉李月兰的衣袖,将她带到了僻静处。
“月兰姐……”王双双的声音比平时低柔许多,带着未出阁姑娘才有的羞涩,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。
“我……我听说,那元君殿前的泥娃娃……甚是灵验。”
她抬起眼,眼中既有期盼又有一丝忐忑,声音更低了:“我婆婆做梦都想抱孙子,铁头也念叨好几回了……我想去求一个……揣回家。”
说到这里,她耳根都染上了绯红,忙不迭地补充道:“月兰姐,你见识多,懂得多……到时候,能不能……陪我一道去?帮我掌掌眼?
望着眼前这个眼含春水的王双双,李月兰立刻明白了她的心思。
温柔地握住王双双微凉的手,轻轻拍了拍。
“好,到时候姐陪你去。”李月兰的声音格外柔和,“咱们挑个眉眼最周正、福相最好的,让娘娘保佑你,早日如愿。”
得到李月兰的应允,王双双用力点了点头,心里对四月十八那天的期待,又多了几分隐秘而郑重的意味。